OCTYPE html> 惹众怒!父母帮“熊孩子”抓海鸥强行往瓶子里塞,依法处理才能杜绝“熊出没”!_南极新能源网

惹众怒!父母帮“熊孩子”抓海鸥强行往瓶子里塞,依法处理才能杜绝“熊出没”!

这两天

许多人被一条微博热搜

气到了!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 |某社交平台截图)

近日

云南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海埂大坝

一对夫妇帮着孩子抓海鸥

并将其塞进瓶子里

后被其他游客制止

一名游客拍下了这个过程

并将视频上传至某短视频平台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图片来源 |极目新闻)

那么

现在事件进展如何?

面对“熊孩子”家长该如何做?

我们该如何跟野生动物相处?

快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直击事件进展

据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一名男子协同一名小男孩抓着一只海鸥,海鸥的头部已被塞入零食罐中,旁边一名女子说“抓它的翅膀”,并帮着往罐中塞海鸥。期间,旁边多名游客喊“放了(海鸥)”。在游客的制止下,他们最终放飞了海鸥。该网友在配文中称:“抓海鸥的孩子和帮助他的家长,这是我们第三次制止他们了。”

事件发生后,警方通过调查快速找到涉事人员,由于案件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便移交给了昆明市西山区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执法大队。经再次调查后,昆明市西山区自然资源局对涉事男孩监护人进行法律宣传和批评教育,并处以2000元罚款。

(图片来源 |潇湘晨报)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自然资源局 副总督察

陈清松

因为不了解我们的相关政策,一些游客对于抓海鸥觉得新鲜新奇,还有的拉着拍照,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在此我也要呼吁游客,一定要保护红嘴鸥,如果游客在游玩时有伤害性行为,我们将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对其处以两千到一万元的罚款。希望大家能爱护海鸥,文明观鸥。

红嘴鸥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当地还曾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制订《昆明市红嘴鸥保护条例》,从源头上加强管理,把红嘴鸥保护纳入法治轨道。据悉,红嘴鸥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抵达昆明,翌年3月底至4月初迁离。滇池是观鸥胜地之一,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鸥、与海鸥互动。这里气候宜人、温暖舒适,是候鸟的“过冬胜地”,红嘴鸥已经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图片来源 |南方周末)

许多游客喜欢到池边,但不文明观鸥行为也时有发生。据媒体2022年11月报道,观鸥季开始后,景区安保公司已在滇池大坝安排了20人的护鸥巡逻队,负责在大坝上巡逻,及时劝阻不文明观鸥行为。

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也该管管了

近来各地游客增多,伤害动物事件时有发生。先是江苏无锡动物园有小朋友冲入孔雀活动区域追打一只成年雄性孔雀,再到近日的抓海鸥事件,可以看到此类牵涉未成年人的事件,这些孩子身边的成年人要么选择隐身,要么承担了一个误导的角色。在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时,成年人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甚至是帮助孩子“作恶”。

(图片来源 |央视新闻)

以男孩抓海鸥一事为例,孩子可能年龄尚小,不懂得海鸥只能用来观赏,并且需要善待。但陪伴孩子的成年人,却不可能不明白这个朴素的道理——遵守公序良俗,善待自然生物。这个道理不仅需要成年人教给孩子,更需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在游玩观赏海鸥时,不能抓海鸥、伤害海鸥,这是每个游客应该有的文明之举。不要说度假区大坝已经设立提示牌,就是没有提示牌,这一基本道理也应该成为常识。但遗憾的是,孩子第一次抓鸥被制止后,父母还陪孩子一起抓鸥,这是对孩子错误行为的纵容。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一言一行也是对孩子的熏陶和教育。孩子抓红嘴鸥,家长应该及时制止。如果一家人一起“熊”,父母与熊孩子表现无异,那么真的就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训诫教育了。

(图片来源 |包图网)

家庭教育是门课,所有家长都有必要伴随孩子的成长常学常新,这不只是家庭责任,更是必要的社会责任。我国于去年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要求家长要“依法带娃”,依法履行作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对于未依法履行监护责任的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别再辜负大自然的美

红嘴鸥本来就属于自然,属于广阔的天空,利用投喂红嘴鸥的时机实施抓捕,对其种群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鸟类并不“笨”,当接受人类投喂可能产生危险时,它们就可能提高警惕,而选择迁徙到别的地方,乃至影响种群规模。人类试图“占有”自然,只会让美好的自然景观远离自己。

(图片来源 |博物)

另一方面,亲密接触喂食可使野生动物会使它们产生依赖性,失去野性,丧失捕食能力。它们的消化系统并不能适应人类的食物,人类的食物可能有损它们的健康。专家就表示,红嘴鸥是一种以鱼虾为主食的杂食性鸟类,爆米花、花生、薯条等,根本就不适合它们。面对成群的红嘴鸥,不妨当一个安静的欣赏者,观赏它们的美妙身影就挺好。

一个人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理应从小树立。只有在小时候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主动保护自然生态,成年以后才能延续良好习惯,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相反,孩子在小时候不注意保护身边环境,长大后就可能成为自然的破坏者。对此,父母负有不可忽视的教育责任。

(图片来源 |央视财经)

红嘴鸥不是“濒危动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伤害红嘴鸥没有法律后果,更不意味着保护它对维持生态平衡没有意义。往小里说,保护好每一只红嘴鸥,才能为车水马龙的城市留住一片自然景观,让一代又一代昆明人的美好记忆延续下去;往大里说,任何野生动物不管是否濒危,就像一块都不能少的积木拼图,都是组成地球生态圈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都应当得到严格保护。

在一次次引发争议的

“熊孩子”事件中

家长角色的缺失乃至错位

都应该引起警惕与重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家长以身作则

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来源丨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中国青年网、极目新闻、红星新闻、荔枝新闻、博物

编辑 | 赵艺霖

主编 | 蒋琳

监审 | 钟倩

标签:

iyar
<< 上一篇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作文
下一篇 >>
  • 精心推荐